甲壳虫

圣火的馈赠

发布时间:2022/9/24 0:23:51   

●郭珊

我从小就是一个毫无运动细胞的人。上中学时,跑、跳类的体能测试永远徘徊在及格边缘,技巧动作更是蠢到无可救药。每当回想起自己一头怒汗地练习单双杠的情形,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块在烤架上艰难翻转、滋滋冒烟的烤肉形象。

老实说,这件事困扰了我很多年。身体是心灵的容器,一件容器的粗劣,很难说会不会殃及它盛放的灵魂。

或许正是因为自身的一无所长,故而我对奥运会各项赛事都分外投入,冷门的射箭、马术、铁人三项,样样看得上头,完全无关输赢。我一厢情愿地认为,即便是那些对举重从不关心的人,在石智勇雕塑般的腹肌、狂野的呐喊、原地起跳的爆发力面前,也不可能不为所动——不断自我超越、追求荷尔蒙“巅峰体验”本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项传统,从古埃及、古希腊、北欧到中国,荷鲁斯、赫拉克勒斯、提尔、后羿的神话传说,无不见证了上古时代对非凡体魄的集体崇拜。在世界最高赛场的高光之下,肉体所展现的极限强能与美感风暴是如此元气淋漓,令人炫目惊心,又有什么能比一决胜负之际呼吸的沉重、肢体的酸痛,更能让人结结实实地感受到生命在胸腔里轰鸣、奔腾呢?

至于与奥运会更近距离的接触,则是年的事情。那年4月,我以特派记者身份,远赴伦敦出席奥运倒计时天新闻通报会。会上公布了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比起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似乎有些空泛和平淡。于是,有英国同行在问答环节“发难”,问:你们到底是想激励哪一代人?

组委会给出了一个听上去很官方的回复:伦敦奥运会致力于“让全体国民活跃起来”,鼓励青少年借由运动融入社会、参与公益,增进不同社区和族群的凝聚力和团结性。

那年的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英国人将他们有史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国家宝藏,一箱接一箱地倾倒在全世界眼前: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甲壳虫乐队的经典歌曲《HeyJude》,从憨豆先生到哈利·波特。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采访过的不同肤色、种族、年龄和身份背景的志愿者代表。还记得当年的伦敦奥运宣传短片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站在古色古香的中式凉亭前,用铿锵清晰的粤语说:欢迎大家来伦敦看奥运。

两年后,我重返巴塞罗那,又一次登上了蒙特尤克山,拜访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场馆——蒙特尤克奥林匹克体育场。

体育场正门入口,两尊希腊骑士雕塑执鞭跨马,战马前蹄高高扬起,仿佛乘着古代的洪荒之力飞跃至来,向着现代竞技发起挑战;主会场的环形看台和绿茵场,像是在精妙的镂空设计里嵌进一枚暗调的祖母绿宝石;体育场北侧矗立着21米高、形似地中海帆船船舵的奥运会火炬台,当年开幕式上的“射箭点火”仪式仿佛历历在目——一枚带着火种的箭头,流星般划破夜幕,射向火炬台。火焰倏尔腾起,光华刺破黑暗,点燃全场掌声与惊叫。

作家肖复兴这样描述巴塞罗那奥运会落幕时的情形:“来到蒙椎克山脚那巨大的喷水池旁,看水花四溅,飞扬起冲天的水柱,在夜灯映照中流光溢彩。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真是感动不已,忽然觉得那一瞬间旋律如水般清澈圣洁,沁透心脾……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参透“体育的魅力”。我只是从点火仪式的创意,散漫地联想到巴塞罗那历史中的若干片段: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战争,中世纪的阿拉贡王国与列强争霸,哥伦布纪念碑与发现新大陆,毕加索、米罗的遗作,还有著名的“烂尾工程”——高迪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当然,也包括巴萨主场诺坎普球场上演的“奇迹时刻”——年欧冠决赛,曼联在开场5分钟先失一球的情况下,凭借伤停补时阶段的两粒入球,逆转拜仁夺冠。

巴塞罗那,“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我试图借助圣火的光辉,把它的面目看得更清楚:冒险,冲动,浪漫,激情,标新立异,永远相信奇迹,心怀希望……

从巴塞罗那归来后,我接受了一次微创手术。出院后,突发奇想开始练习长跑,几度中断又数次重拾。纵然并没有瘦成一道闪电,但我仍然感到满意:从最初跑上几百米就要停下来喘气,到跑上3公里、5公里、10公里也能大致呼吸如常,直到对村上春树写过的一段话产生深切的共鸣:“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准确地说,我收获的不是战胜自己的成就感,更不是什么“马拉松是一个凡人见证肉身成圣的过程”之类的豪言壮语,我只是不再耿耿于怀,彻底接受自己终生都会是个运动白痴这个事实。让人欣慰的是,我再次确认,笨拙并不阻碍我体内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一起寻欢作乐。也许一个运动白痴的快乐比擅长体育的人更多,因为容易兴奋和满足,正如聪明的人往往笑点更高、烦恼更甚。

在人生的无数条赛道上,没有人能够做到、也毫无必要永远做第一个冲线的人,可贵的是连失败也觉得兴致盎然。真正的释然通常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付诸行动之后,这便是身体独具的“容器的智慧”。

也是在这些年里,我亲历了广州掀起的跑步热潮,目睹广州马拉松从年创办,一步步发展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在许多次夜跑途中,我曾隔着珠江眺望灯火璀璨的海心沙亚运场馆,欣赏灯光秀和无人机表演,沿江蜿蜒的绿道、波光潋滟的水面和熙来攘往的健身人群,在回忆中汇聚成一大片流移的梦幻色彩,悄无声息地增加我对异乡的眷恋,以及对活着这件事本身的热爱。

“奥林匹克不仅是体育,还是教育和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中领会体育精神。”

再次想起那次伦敦发布会上一位奥组委官员的发言,我仿佛又一次看见圣火熊熊跃动的样子,如花朵,如锦冠,像熔浆的飞溅,庆典的舞蹈,抛向天空的长绸,由万千日落淬炼成此刻最灿烂的霞色;它似乎自有意志一般,优雅、蓬勃、坚定,与所有不眠的心跳唱和,向每一个看见它的人发出无声而炽烈的呼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6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