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甲壳虫 >> 甲壳虫生活环境 >> 造物车工坊丨高尔夫还能蹦跶几年汽车造物
年的夏天,甲壳虫在踏过千山万水之后,拉上了最后一扇窗帘。
80年,万辆,数字的冰冷,在这个时代确实能盖住往日的辉煌。
不过我们也该庆幸,这个可爱的伙计最后也是以图腾的身份落下终章,正如大众墨西哥首席执行官在停产之日所言:我们有些悲伤,但更多的是骄傲。
而这种骄傲,正在向高尔夫蔓延。
生于“苦难”,落地即辉煌?
跟甲壳虫不一样,高尔夫是大众的福星。
如果说甲壳虫为大众打下了坚牢的根基,那高尔夫就是散得最开的那一支大叶。
所谓树大招风,高尔夫的传说一直没有间断。
最广为人知的非这个段子莫属:在大众对大众的认知里,大众就只有高尔夫一款车。拍扁是尚酷,揉圆了是甲壳虫,加个屁股是速腾,缩短了是POLO,拉长是帕萨特,改个名还能叫迈腾,剪掉一个后座成了CC,再拉长是辉腾,拍成方的就是途安,加多两个坐是夏朗,加高底盘是途观,再加点是途锐。
满满的,都是人民群众对高尔夫和大众品牌的爱。
顺应这份爱,时间看到60年代末。甲壳虫销量大幅下滑,大众公司深知尽显疲态的甲壳虫无论是后置发动机技术,还是车内空间的利用早已不能满足民众对“国民车”的需求,开发新的“国民车”被正式提上日程。
年,EA-和EA-两款原型车相继诞生,由于EA-的发动机被放置于后排座椅的后下方,来自发动机的噪音和气味使其很快被淘汰出局,而采用前置前驱布局的EA-则顺利晋级。
EA-装载了44马力1.5升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搭配上与甲壳虫截然不同的四方造型,不是特别讨巧,但这就是大众高尔夫的原型。
来到年5月,第一代高尔夫正式进入人们视线。意大利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GiorgioGiugiaro)提出的“折纸”设计理念让“掀背”这一概念首次被高尔夫应用并引入汽车设计领域。
与原型车相比,高尔夫的后备厢盖角度更加倾斜。
也许你会疑惑,方正的高尔夫貌似跟高尔夫球没有一点关系。
那就对了。
大众其实喜欢以风之名给旗下众多车型命名,我们熟知的Jetta、Santana和Passat等等都是如此,Golf则是墨西哥湾的一股暖流。
你要是比我细心的话,你应该知道玛莎拉蒂也有这个传统。
可能是乔老爷的手比较神,也可能是从诞生之初就与甲壳虫的理念一脉相承,大众这台新款“国民车”在忐忑尝试的心态下,成了。
到了年6月,给“国民车”注入驾驶乐趣的第一代高尔夫GTI正式上市,高尔夫家族的腾飞正式启航。
时势造英雄,一潮自有一潮梦
“在过去的45年里,我们历经7代人一直在制造这款车,为客户交付了万辆。”
大众品牌首席运营官RalfBrandstatter在介绍第八代高尔夫时表示:“多年来,高尔夫一直是大众品牌的财务和技术基础,没有其他车型比高尔夫更能代表大众了。”
前四十年有甲壳虫撑腰,后四十年有高尔夫可靠,大众的登顶之路乍看似乎没什么门道。
但成功绝非偶然,你想想老人家们有没有说过一句话:优秀的人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下苦功。甲壳虫80年你还能看到初代的影子,高尔夫40年你依然在享受掀背的快乐。说这些行为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人肯定是个骗子,血脉的传承与进化才是“国民车”真正的宗旨。
只是当国民开始变了,从前的国民车也无法再把国民的需求兑现了。
现在不是她喜欢吃什么味的雪糕,她已经爱上了隔壁的汉堡。追?没必要了,到最后融化的只能是自己。
高尔夫现在看起来就像那些被夹在后排中间座位上的乘客,一边是利润率高的SUV,另一边是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
敢动吗?不敢动。
一方面,五年前爆发的柴油危机让大众损失了亿欧元,这迫使大众对其投资组合进行“反思”,从而催生了一条已经花费60亿欧元电动化转型之路。另一方面,大众也逐渐将重心转移至高利润的SUV,倾向高尔夫的偏爱天平已经日渐归零。
早有数据显示,上一代高尔夫的零售销售在年达到万辆的峰值,当时是途观的两倍。反观现在,途观已是是大众品牌全球最畅销的车型。
出于SUV的利润和前景,高尔夫基础版将退出美国市场,集中在沃尔夫斯堡生产,以确保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另一个组装地点坐落于中国佛山,由一汽大众负责。
第八代的高尔夫在去年十月已经亮相,日内瓦车展也打出GTE、GTI、GTD三张王牌,但不得不承认来到第八代的高尔夫就是在夹缝中求存,看似平静的湖面已经架起了SUV和电动车两杆大机枪。
据闻在开发第八代高尔夫时,软件故障一直困扰着工程师,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尔夫将具备空中升级(OTA)能力。然而,OTA功能可能会使车辆暴露于黑客攻击之下,因此需要采取更广泛的网络安全措施。当下时代日新月异,新的高尔夫软件固然会比之前的版本更复杂,1亿行代码是10年前的十倍。
而对手也比十年前强了甚至不止十倍。
对未来的期待
人的眼睛只会往前看,时间能给一切答案。
经历过甲壳虫停产的惋惜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高尔夫的未来扑朔迷离,我在担心些什么?
细看高尔夫当下的局面,高尔夫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集团内部SUV,还有去年已经发布的ID.3。虽然大众高管坚称,ID.3吸引的客户群并不是高尔夫的潜在消费者,但新鲜感往往是经典款最大的天敌。
关于新鲜感,我就不举例了。
话说回来,多样化经营本身一定不是坏事,ID.3倘若真的能够撼动高尔夫的消费群体,至少能稀释掉大众对高尔夫在销量和利润上的依赖。毕竟20年前高尔夫在大众集团的利润占比至少20%起步,来到当下,根据美茨勒银行分析师JuergenPieper提供的数据,这一占比至多为8%。多样化经营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防止现有高尔夫客户流失到大众集团以外的品牌。
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流来流去你还在我家不好吗?
至于高尔夫9,大众高层给出的回应是:没理由不去期待。
言简意赅。
与此同时,大众品牌也承诺到年将会投资约35亿欧元用于发展数字化,并全面修订了与欧洲经销商的合同。
从这个角度看,至少目前为止没有比高尔夫更适合完成数字化任务的车型了。
至于未来,高尔夫不一定会被完全淘汰,但一定不是你我熟悉的那个它。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它还是它,它还是它吗?
哎,算了,我只是一个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