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

昆虫微距很难拍掌握这些方法,助你拍出清晰

发布时间:2022/10/8 13:47:11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微距摄影,常以一个细小的局部作为拍摄对象,放大并展现拍摄对象的细节,是一种迷人的、引人入胜的摄影分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拍腻了花草?别忘了,春日也是微距拍昆虫的好时机。

相比较微距拍花,微距下的昆虫更小也更灵动,要拍出清晰、生动的昆虫特写似乎很难。其实,只要掌握好下面6个技巧,就能拍出清晰、生动的微距昆虫照。

1、选对拍摄时机

很多人尝试拍昆虫的微距,觉得太难了,很难把对象拍清晰。拍摄昆虫,由于昆虫的爬动,所造成的画面模糊。面对这种情况,除了等待之外,还可以在拍摄时间的选择上(如无风天气、雨后昆虫不爱动、勤劳工作的昆虫停留时间较长)、运用连拍等手段进行改善。

清晨昆虫身上有成千上万的露珠,这将为您的微距画面添加一个很好的额外元素。

太阳落山并且气温下降之后的晚上也是拍摄昆虫的好时机,这时昆虫开始休息,且此时拥有神奇的光线和美丽的色彩。

2、对焦,手动还是自动?

微距镜头结构有别于其他镜头,镜头的自动对焦速度也相对较慢,尤其较长焦的镜头如mm、mm的微距镜头的对焦速度就更慢,再加上微距镜头的景深非常浅,相机稍微晃动,或者被摄体小小的移动都会使画面主体跑到焦点之外。

在前文介绍的微距拍花一文中提到,一般拍微距都习惯使用手动对焦,同时可以用液晶屏幕即时取景,同时放大10倍查看焦点,进行精确的手动对焦。当然这一连串动作要以昆虫不动为前提。

而拍摄动的昆虫,手动对焦的难度很大,拍糊的几率非常高。因此拍昆虫时,自动对焦是最方便的。对焦要有耐心,反复多次对焦,直到画面清晰。

3、景深,小光圈更保险

景深在微距摄影中往往是成败的关键。由于微距拍摄时镜头距景物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浅,背景都几乎看不清楚。但有时为强调画面效果,需要适当加强景深,因此要特别注意聚焦与景深的调整。

很多人会觉得应该开大光圈,让景深更小,其实这是不对的,除非你想清晰范围只有几毫米,在拍摄微距作品时,光圈建议使用F11或者更小。而对于手机拍摄来说,就不要考虑这个问题,最需要考虑的是光线的问题,尽量选择光线比较好的环境拍摄。

TIPS:对于微距摄影来说,想拍出大景深是非常困难的。即使用像f/16这样的小光圈你也不可能让一张照片从前到后都在对焦范围内,便要用到景深合成技术。可参见前文突破镜头极限,创造无限景深的大招,景深合成前期拍摄+后期教程

4、运用光线展现昆虫细节

微距摄影一定要使用柔和的光线,即散射光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使整个画面被均匀照亮。

顺光拍摄主要能表现昆虫表面的纹路,质感和色彩,所以自身色彩丰富,纹路优美的昆虫更适合顺光拍摄,比如七星瓢虫或甲壳虫类的昆虫,利用顺光很容易表现外壳的光滑的质感。

逆光拍摄时,背景通常很暗,可以更好的突出昆虫身上的细节。比如蜜蜂身体上的绒毛,逆光时被光线勾勒的十分清晰。如果遇到光比很大的场景,要利用小型反光板为主体昆虫正面补光,而选择不同颜色的反光板也会改变局部的色调,如金色会产生出暖色调。

侧逆光是摄影中常使用的光线之一,非常有助于塑造画面的层次感和昆虫的立体感。

在拍摄昆虫中,背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要想拍摄出一幅优秀的作品,昆虫主体要清晰以外,简洁的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

5、角度,需要足够的耐心

拍摄昆虫,一般采用平视来拍摄,就是镜头跟昆虫呈水平,这样的高度综合比较,是最理想的,能给人以亲切随和的感觉。

至于拍摄昆虫的角度,比较常用的手法是采用侧面拍摄,就是拍昆虫的侧面,这样能更多的展示昆虫的体型,色彩等特征,当然也可以采用45度侧面,或者正面拍摄手法,这样构图上更加优美,有意境。

拍移动的虫虫,难度很高。比如蚂蚁,在微距下,我们看到的它们都是大长腿,移动速度很快,能够拍清晰就很不错了,要想拍一个自己满意的角度,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反复地尝试。

6、如何拍清晰、锐利?

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要想拍出清晰锐利的微距照片,都需要消除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而先进的设备不是多有人都能够拥有的,只能从以上因素进行内部挖掘,尽可能的消除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

可参见前文微距摄影总是出现拍不清晰、模糊?你可能忽略了这4个问题

总结

好了,关于昆虫微距的介绍便到这里,结合前文的微距拍花,在这个适合拍摄微距的春季,赶快拿起相机出发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8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