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甲壳虫 >> 甲壳虫的习性 >> 蝗灾抵境,该好好审视一下人类最不应忽视的
本文作者:肖博娜娜
最近,蝗灾肆虐印巴地区的消息让国内网民着实紧张了一把。飞蝗遮天,所到之处,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纠纷就停下了,全力斗蝗虫。
现在,新冠肺炎刚刚要到拐点,结果亿只沙漠蝗虫已经抵达中国边境,若到6月蝗灾得不到控制,蝗虫数量或再增倍。这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人们最低保障的粮食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开局太难了。
或许是我们国家在蝗虫防治方面太过成功,也可能是我们这几年环境退化让关于动物的话题多数停留在物种灭绝上。人们已经很难意识到野生的物种竟然可以不再濒危,反而成为现代社会最大的威胁。
只能说,我们对昆虫的了解,太匮乏了。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人类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它们的繁衍速度。
其实,在电影里,昆虫已经有非常多经典的形象,有人们美好的寄托,也有噩梦般的存在。很多人认为,继恐龙、智人之后,下一个统治地球的,很可能就是虫族。
推荐几部和虫族有关的电影,从这些电影里可以看出虫族的一些特征。
个头小、机动性强
电影《蚁人》里,男主角思考特身体缩小后,可以让蚁群执行许多正常尺寸人类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潜入敌人的基地,比如破坏电脑主板,甚至连钢铁侠那么精密的战衣,在蚁人身体缩小后,也不是无懈可击的。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虫族的特征:体积小,机动性强。
现实中的昆虫能有多小呢?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昆虫是膜翅目缨小蜂科的一种卵蜂,体长仅0.21毫米,其重量也极其轻微,只有0.毫克。折算一下,20万只才1克,0万只才有一个鸡蛋那么重。
在微观世界里,人类的自然特征、社会组织,真的就是毫无抵抗力。
数量大、繁衍快
对于虫族的这一特征,相信不用我介绍大家从这几天的新闻里就已经能感触到了。
年初的时候,我们刚听说非洲闹蝗灾,感觉并没有那么可怕。但仅仅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批沙漠蝗虫已经从东非飞到了亚洲,数量猛涨多万倍。到了6月,可能会涨到将近万亿只。
在自然世界里,昆虫的繁衍速度,应该丝毫不亚于互联网上的病毒。但病毒可以通过杀毒软件扑灭,自然界里的蝗虫,人类丝毫没有还击之力。
数量庞大的昆虫,在电影里的直观反映就是引发观众密集物体恐惧症了。电影《木乃伊》是不少人的童年噩梦,其中那些密密麻麻的甲壳虫,相信你想起来就会头皮发麻吧。在这么多数量的甲虫面前,一个一个打,永远也打不完。
所以,在面对蝗灾的时候有人说养鸡可以抵御蝗虫入侵,还有人拿出了央视的一期节目。
难道没人质疑吗?
片子里面说的是每平米几十只到几百只,在这种密度下可能刚好够小鸡仔的食量,但真正的蝗灾可比这个密度高太多了。盼着养鸡克蝗的人,怕不是也觉得学武能挡住枪子儿?
辛勤劳作、任劳任怨
对昆虫正面的解读,莫过于蝴蝶和蜜蜂了。
在电影里,我们也曾经看到过歌颂昆虫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的作品。电影《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里,小亚瑟的身体变成了昆虫大小,也跟着他的视角展开了一场奇幻旅行。
孩子们看的电影,需要有一些正向的故事做激励,孩子们对虫虫世界的好奇心也应该用正向的故事去启蒙。
但对于成年人而言,昆虫们这种任劳任怨、绝对听从指挥的组织形式,如果成为我们的敌人,会是一幅多么可怕的景象。
高度社会化、绝对服从管理
在电影《星河战队》和《安德的游戏》里,我们看到了外星入侵生物成了虫族,在这些科幻电影里里,我们看到了虫族作为敌人有多可怕。
这些士兵都绝对听从蜂后的指挥,每一个士兵都坚决执行任务,且士兵之间都可以通过电波来沟通。
在这么庞大的高度统一协作的队伍面前,人类能做的只有去擒获蜂后,但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