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

和甲壳虫一个平台的面包车,其实是欧洲MP

发布时间:2024/5/30 12:36:59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作者:Engun-艾斯帝夫二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作为阿道夫·希特勒下令建造的大众汽车公司,在当时只有一个目标——为广大国民制造便宜实惠的汽车。大众面包车诞生于年,与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几乎同岁。70年的发展历史让这一车型成为了欧洲百姓最为熟悉的车型,并且也是全球最畅销(从T1到T6,全球销量超过万辆)的厢式车之一。作为实用和廉价的代名词,在半个世纪前它深受欧、美洲各个领域族群的广泛厚爱。因为在它之前,人们还从未见到过这样一款类似面包造型并且极具实用价值的汽车。确切地说,大众面包车正式的商品名应该叫做Transporter(或者Microbus),又因为年诞生的首款车使用了当时的T平台,并且是Type2系列第一代车型(Type1系列是甲壳虫,Type1和Type2都使用了T平台),因此大众就一直延续着这样的命名方式。到现在,Transporter已经发展到第六代,也就是T6。在设计上一切从简大众T1看上去简简单单,但为什么就如此深得人心?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朴实讨巧的造型打动了消费者的心。和现在的大众车不一样,T1在外形设计上应用了许多圆形的元素,例如大灯、转向灯、VWLogo再加上前鼻上的V字形双色涂装,一张活泼而憨厚的“脸”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另外,围绕车身的车窗、宽敞的车厢(在当时而言)都迎合了战后欧洲家庭的用车需求。还有便是合理的价格,这正好符合尚且处在经济复苏中的欧洲人的消费心态。作为大众汽车历史上的第二款大规模量产车型,它是继第一款车甲壳虫后又一款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型。T1的出现,为早期欧洲MPV的出现奠定了雏形。一个荷兰商人的创意在上世纪40年代,厢式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新鲜玩意,而绝大多数厂商都生产轿车和货车。年,一位名叫BenPon的荷兰商人在西德谈判产品进口事宜,当时他在大众汽车厂内看到一辆平板货车,这款车基于甲壳虫底盘制造。于是他顿时来了灵感,随即拿出笔记本随手绘制了一辆椭圆形外观的厢式车。这辆车看起来就像是一块面包下安装了四个车轮,样子有点滑稽。不过在他的手稿中,这辆车的细节极为清晰——驾驶座位于前轮上方,发动机位于车尾,车身中部可以装货或设置座位。BenPon甚至还固执地认为这就是二战后欧洲重建需要的车型——其实就是厢式货车,但又可以变形为客车服务与家庭。几经周折,BenPon的手稿递交到了大众总部,一年后大众汽车在给BenPon的回信中明确表示,时任大众CEO的HeinzNordhoff和技术部经理AlfredHaesner对他的设计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当时车型已经进入了研发阶段(至于有没有支付设计费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在技术部分,大众T1采用了甲壳虫的T系列平台,并且借鉴了许多甲壳虫的底盘布局和零件。例如发动机后置。而在造型和功能上,它又和甲壳虫形成了鲜明的互补。年,第一款大众面包车驶下了生产线,由此大众宣告第二款国民车诞生。在年3月8日这天,大众面包车正式开始在沃尔夫斯堡和甲壳虫共线生产。而就在当天,第一辆T1Panelvan货运版交付到了客户手上。T1的可塑性是它立足的根本站在当下回头看T1,它甚至很像新中国建立时期的老式公共汽车,不过胖乎乎的造型以及分体式挡风玻璃令它仍然个性十足。要知道,现在的面包车(Van)、MPV几乎都算是它的后辈。T1不仅引领了厢式车的潮流,它还第一次将变装和野营概念引入了汽车设计界。德国地处欧洲中部,气候类型为海洋性气候。受地理环境影响,一年天有一半都是阴雨天气,所以德国人对阳光的渴求度超过了其他欧洲地区的人民——要不大众也不会有那么多以季风命名的车型了。于是一辆既经济又全能的野营车正好符合市场需求,而大众面包车自然就成为了德国人“投奔阳光”的理想交通工具。曾经有一种说法是,每逢欧洲节假日,去往法国尼斯和意大利加达尔湖路上的车有一半都是T1。其实大众T1如此受到欢迎还因为它突破了传统轿车的束缚,它可以将娱乐、餐饮、运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外出的家庭有一个舒适的享乐空间,它还能为那些并不富裕的家庭提供夜宿的保障。因为T1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拥有它的人们都习惯性称它为“小牛”(Bulli)。在车内,威斯特法利亚(Westfalia)房车公司还推出了房车解决方案——专门设计了折叠斜脚桌、对坐式沙发和储物柜。而在年的时候,大众还推出了一款装备可向后折叠的防水篷布车顶,并取名为“桑巴”(SambaBus)。打开篷布车顶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窗”,沐浴在阳光下的旅程多么浪漫——所以浪漫也并非法国人专利。正因为T1的无限改造潜力,所以它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工具车:街头贩卖车、都会物流车、自驾游房车……并不完美的代步工具虽然作为一辆代步工具,在功能上大众T1非常称职,但它在设计上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后续车型上都得到了改善)。由于T1采用的是和甲壳虫一样的后置风冷发动机,因此它没法供应暖气。它的车厢地板有点高,发动机后置缺少一个大开度的尾门,实用性打了折扣。年上市的T1整备质量为kg,与甲壳虫共享动力系统——采用1.2升后置风冷发动机,功率仅有区区19kW,要想跑得很快显然不可能。次年,大众改进了发动机,功率提升到22kW。在年,再次将功率提升到25kW。尽管如此,在公路上仍会有菲亚特或是MINI将它轻松超过,它唯一能对尬的是雪铁龙2CV。对于T1的驾驶感受而言,大多数传闻显示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智力。尤其在大风天气里驾驶它可要小心翼翼,高车身和脆弱的悬架随时会让它偏离正常的行驶轨迹。另外,坐在驾驶座上你还要克服比较别扭的机械布局——转向柱就在两腿之间,而且方向盘有些“右倾主义”,不仅上下车不方便,两条腿长此以往还有可能成为“青蛙腿”。由于早期对机械部分的设计并不具备人机工程学考量,这也给后来的换代车提供了思考空间。但不论怎样,T1的出现带给欧、美洲人民(年引入巴西生产)的不仅有快乐和便捷,更为“平民消费”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汽车文化。正是因为大众T1这种简单而不失体贴的设计,所以它才如此受市场欢迎。尤其在它的故乡德国,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景象。毫无疑问,T1在当时是欧洲家庭出游的好搭档,在思想开放的年代,它也是美国反对传统的年轻人用来怀旧和表达自己个性的好工具。据说在上世纪70年代,远在美洲的旧金山嬉皮士甚至还会开着父辈留下来的T1去自己梦想的地方,而在旅途中伴随他们的却是车上那台破旧的收音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4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