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甲壳虫 >> 甲壳虫生活环境 >> 宝骏560众泰T600等车型曾经能热销,
产品热销不能持续,甚至换代走下坡路成为不少车企头疼的问题。
近日,看到4月SUV销量排行榜,销量一度前三名的广汽传祺GS4已经跌到26名,月销量仅8千多台。曾经与哈弗H6、吉利博越等平起平坐的车型,如今到这步田地,的确令人唏嘘。
显而易见,传祺GS4是比较典型的不能持续热销的车型——伴随着销量持续萎靡不振,它在汽车市场曾经的风光将成为“昙花一现”的谈资。
当然,不仅仅是广汽传祺GS4,对很多中国品牌而言,明星车型难以持续是难以逃脱的一个挂圈。
最近几年里,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出现的销量黑马但却“昙花一现”的车型不少,宝骏、江淮瑞风S3、北汽银翔幻速、众泰T都曾不止一次的上演过黑马的故事,也都曾不止一次的呈现出了要夺得销量冠军的潜质。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在销量榜上看到这些曾经的黑马车型,它们中的有的已经停产,而有的甚至连公司都已经关门大吉。本土品牌车型热销不能持续的怪圈,就这么一直笼罩在绝大多数品牌的头上。
一边是本土品牌的黑马车型热销难以持续,另一边,则是经典车型热销几十年经久不衰。
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三厢轿车,丰田卡罗拉家族在过去的近五十年时间里,卖出了超过万辆的累计销量。不夸张地讲,就在我写文章的这一个小时时间里,卡罗拉的累计销量数字至少又要增加一百多辆。在年完成换代之后,一汽丰田卡罗拉和雷凌的销量进一步的上扬。
据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显示,一汽丰田卡罗拉累计完成了辆的销量,而广汽丰田雷凌则交出了辆的成绩,两款车型所构成的第十二代卡罗拉家族,妥妥的坐稳了国内轿车销量的头把交椅。
同样,在今年四月,丰田RAV4也正式完成了自年诞生以来的累计万辆销量。单单是在北美市场,新一代丰田RAV4在年全年就完成了辆,这要比国内SUV市场的头把交椅哈弗H6高多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本田CR-V、奥迪A6L等等车型都是属于那种历久弥新,每一次换代都会带来销量进一步提升的产品。这一点,和国内本土品牌不断涌现的,又不断沉沦的黑马车型,真的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于是,在我们讨论中国的本土品牌如何实现高品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时候,就必然要去讨论一下昙花一现和经久不衰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两件事很容易找到其共同点。
无论是广汽传祺GS4,还是宝骏、江淮瑞风S3等等这些黑马,我们在研究他们的销量构成的时候,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这些车型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出于意外——在某个意外的瞬间,站在了市场的风口上,被强大的市场浪潮把销量吹了起来。至于怎么成功的,恕我直言,应该没有哪个“黑马品牌”去仔细的想过。
不信我们来看广汽传祺GS4,在年,第一代广汽传祺GS4正式上市,而彼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是这样的情况,小型SUV的浪潮正在快速的席卷市场,将原本属于小型轿车以及部分紧凑型轿车的市场份额,以差异化竞争的方式纳入了囊中。
在彼时登场的广汽传祺GS4,凭借着比传统的小型SUV略大一些的尺寸,快速的成为了这一轮热销浪潮的核心产品。在市场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时候,内部空间感更好的广汽传祺GS4,也就掩盖了其整体的比例失衡,车轮过于“内收”的造型短板。
而当尺寸比广汽传祺GS4更大的,且形象更加标准的其他本土品牌SUV实现产品力提升的时候,留给广汽传祺GS4的空间显然就小了很多。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什么核心的产品理念做支撑。
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广汽传祺GS4,而是普遍存在于本土品牌的阵营里。涡轮增压发动机,多速比自动变速箱,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大屏互联是现在所有的本土品牌都在打的一个概念。
同样的一个大五座智能SUV,就可以同时对应到长安CS75Plus,广汽传祺GS7,一汽奔腾T99,长安欧尚X7、东风启辰星等等车型上——甚至其中的大部分车型,连造型看上去都差不多。
过度的同质化,当然是不能持续热销的重要原因。当然,在热销之前,这些产品也无一例外的缺乏积淀。还是用广汽传祺GS4作为例子,在GS4亮相之前,广汽传祺品牌发布的GS5、GA7、GA3等等车型无一例外都是市场上最为边缘化的产品。这些车型,并没有为GS4积累起什么像样的品牌认知。
同样,众泰T,江淮瑞风S3,北汽银翔幻速这些黑马的成功,也都是在突然间成功的。至于为什么成功,恐怕它们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所以这也就意味着,黑马车型注定就是没有根基的浮萍,热销不可能持续。同时也助长了这些品牌的“浮躁”心态——热销之后迅速推出其他车型,过度的去追求爆款。
不客气地说,这些“黑马”就走错方向了。
回过头来看那些经久不衰的热销产品,则完全是和这些黑马相反的节奏。丰田卡罗拉在六十年代登场的时候,丰田汽车已经在日本市场有了足够大的市场占有率,并且非常明确的提出了80分主义的产品概念。
在均衡的性能诉求下,将80分主义发展到了极致,均衡的不能再均衡,以至于让人根本无法在其身上找到任何一点不舒服的地方。
同样的还有高尔夫,在其登场之前,甲壳虫已经为它制定了国民车的标准;乔治亚罗在第一代车型上定义的两厢车多样化的产品特性,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这些产品定义,无一例外的都是这些经典车型内在的魅力,而我们的黑马之所以会吸引到用户,靠的却是外在的形象。
总的来说,很多“黑马”产品不能持续热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黑马”产品车企没有真正思考产品本身,而更多是刻意迎合短期的消费喜好。
一边是以表面化的肤浅的产品卖点迎合消费喜好,一边是实实在在的使用愉悦度——你说,哪种策略更有生命力?不言而喻。
注:图片源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