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集微网消息,“电池占到一辆电动车总成本的25-40%,令其成为最昂贵的电动车零部件。”瑞银在不久前的一份电池拆解报告中指出,这也进一步预示着,在未来纯电动时代,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是考察一款车最核心的标准,而其中电池的成本占比不可轻看。“降本增效”对于各行业都是永恒的话题,回到电动汽车本身,足以看出电池会成为未来电动车产业链竞争激烈的沙场,也是整车厂竞相追逐的致胜因素。年电动汽车和燃油车成本差将不复存在近期,瑞银全球研究团队联手UBSEvidenceLab对大众ID.3电动汽车进行了拆解。拆解结果显示,目前ID.3在欧洲的生产成本比燃油版高尔夫贵美元,在中国新发布的ID.4的价格接近可比汽油车(将后者10%的购置税考虑在内)。以在补贴可以达到欧元的德国为例,实际上大众ID.3比起高尔夫已经更有竞争力。而在未来电池成本进一步下降后,电动车的造价基本与燃油车持平。瑞银中国汽车行业主管鞏旻指出,在此情况下,电动车相较于燃油车售后维护简易、使用成本较低等优势便会放大。值得一提的是,ID.3是大众基于MEB平台开发的首款纯电动车型,被视为继甲壳虫和高尔夫之后第三台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产品。MEB平台是大众集团专门为电动汽车产品研发的一个模块化平台。相比内燃机平台,MEB平台的一大优势在于结构,电池构成整个平台的“地板”,不必像“油改电”那样把电池放在中间传动或油箱处,从而让MEB平台的车型内部有更宽敞的空间,同时电池容量更高,续航也更远。ID.3根据续航能力分为三个版本,此次瑞银拆解的是中距离版,电池容量为58千瓦时,续航里程为公里。有报道指出,特斯拉从松下、LG以及宁德时代购买电池的价格平均为美元/千瓦时,诸如通用等公司每千瓦时电池的均价为美元,而行业平均价格在美元左右,意味着特斯拉的采购价要比行业平均水准低23%。根据瑞银电池拆解分析报告,目前行业电池系统成本比之前预估值低20美元/千瓦时,相当于每辆车节省-美元成本。报告预计,到年会达到美元/千瓦时。意味着,到年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成本差仅为美元。而到年,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之间的成本差将不复存在。由此可以看出,电池是短期内电动汽车继续享有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也是进一步提升全球电动车渗透率的关键。图片来源:UBS瑞银预计,到年电动车在全球新车销量中占比将达20%,年将达50%(纯电动45%,插电混合4%)。年,电动车%占领市场或成为现实,届时,拥有一台燃油车将成为真正的奢侈品。其中,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渗透率预计年前后将达25%,年将达60%。相对于年的情况,单从渗透率而言,有5年5倍,10年10倍的提升空间。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日显毋庸置疑,中国是全球范围内规模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较为复杂的市场,因其本身存在自有品牌、外资加入以及一些造车新势力的诞生,多种因素叠加造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电池成本下降后对于未来中国市场的影响又如何?以此次拆解的大众品牌为例,面向中国市场的ID.4车型单看配置,跟之前大众的油改电,朗逸、高尔夫的油改电,续航里程翻一番,价格也与同级别的燃油车至少在购置税之后是高度接近。所以电池下降后,整车的竞争力和之前的油改电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一方面,将带动产业链在电池技术层面深入探索。鞏旻指出,电池成本下降的趋势包括更高镍的电池、偏弱硅的负极以及部分的固态化电解液,还有电池本身的集成,如直接把电芯做成电池包,甚至做成整个底盘。另一方面,对于包括电池及相关电池材料的产业链层面的拉动效应也将很明显。鞏旻指出,当前整个中国电动车产业链,中游的竞争力比下游的竞争力要更大。这其中,一些企业会成为电动车时代关键的巨头,在电池材料产业链中,也有一些隐形巨头,包括隔膜、先导智能的电池专业设备,对比欧洲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此外,下游应用端虽然竞争环境激烈,但由此催生更多的创新理念与技术突破会令中国行业的演化加速,同时使整个产业链更具有竞争力。比如,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总出货量逐年增加,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出货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锂电池总出货量为.5GWh,同比增长20.4%。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等众多下游领域。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扩大,预计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对锂离子电池需求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可见,未来十几年电动车整体的转型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业所带来的的机遇仍大于挑战,而电池将是短期内的焦点,供应端也因此日益趋紧,对于国内的产业链而言未来几年或是进军全球市场的良辰吉日。(校对/Carri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