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甲壳虫 >> 甲壳虫的天敌 >> 大黄蜂,有女观众看完电影后表示要一辆甲壳
都说在漫威和DC打造超级英雄宇宙后,环球也开始打造怪物宇宙,派拉蒙就主打变形金刚宇宙。在历经变5的草草收场后,大黄蜂能否重新续起人们对变形金刚的期待,就看这次!
打斗也卖萌看片前是一种期待。《变五》的草草故事让我对这一部中小成本“软重启”作品又不敢报以太高期望。从放映厅出来,我只想说,如果是你是个女生,这部电影你值得一看;如果你是男生,那么就去看吧!爆燃的电影!
开场几分钟的赛博坦内战是绝对的致敬G1戏码。很明显,70末80初看着G1长大的“老男孩们”会瞬间兴奋甚至泪崩,等待这个画面出现在大荧幕足足等了三十几年!随着救护车、千斤顶、阿尔茜、seeker小队、声波等依次露脸,那个嗓音充满磁性的大哥!永远的大哥!大哥之中的大哥——擎天柱登场了!这一刻我已经觉得导演无愧TF铁杆之名,电影票钱没有白花,尽管我是电影党并非G1铁粉。
之后的戏份开始慢慢褪去动漫质感,迎来了浓浓的80年代风,布景、衣着、配乐、滤镜瞬间代入到一个想去却去不到的黄金时代。正是从大黄蜂来到地球开始,电影暴露了“成本不高”的属性:小格局、小场面、小故事,也许是卖拷贝的无脑狂轰滥炸让我倍感厌烦了,倒是很期待耐克哥是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讲一个有限的故事的。
大黄蜂全片用了一个拍超级英雄电影或者是写作文经常用到的套路。贯穿全片共有三场较为代表性的动作戏:第一段PK闪电、第二段山路隧道飙车、片尾以一敌二大戏。PK闪电段落很好的衔接了赛博坦内战剧情,闪电的到来只为猎杀大黄蜂和刺探军情,二人打斗的目的明确,特效处理的干净明快,三句话不和就动手,你来我往间分出胜负,还夹带了大黄蜂诈死诱敌的戏码,可以说十分的徐克武侠风。
第二段甲壳虫和警车的山路隧道飙车也不是一味的像某些港片一样为飙而飙,女主在大黄蜂的“怂恿”之下去女孩家“复仇”,在动静太大险些败露的情形之下迅速逃离刚好遇上了测速的警车,刚刚的一幕还是大黄蜂拼命卖萌在别人车上抹鸡蛋乱蹦乱跳逗观众开心,下一秒就变成了的士时速。给人印象颇为深刻的一幕当属是逃至隧道最窄处大黄蜂忽然“瘦身”由车变人在车水马龙的钢铁洪流里翻跟头,男女主角在狭小空间内不得不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很青春偶像剧也很浪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变一》大黄蜂帮Sam把妹的情景。片尾大戏是全片特效最满最为火爆的段落,大黄蜂以一敌二,虽然是屡战屡败几乎是被对手虐着打但是越战越勇,完全是日式少年热血动漫的既视感,什么自由搏击、跆拳道、MMA一个不落,打斗时的“胶着感”让人捏了一把汗,再也不是几个大铁块软绵绵的扭打在一起或是《变三》结尾擎天柱斩杀一条街的虐杀戏了。
甲壳虫电影,大黄蜂的车身打斗之外便是温情和卖萌。比如车库里大黄蜂第一次变形,那种失忆后孩子一样“怕生”的躲在角落里让人心生怜爱,和女主脸贴脸的互动让人心里为之一暖;沙滩上撅着屁股把头埋在沙滩里让很多有了孩子的观众忍俊不禁下意识的握紧了自己孩子的手;被女主丢在家里因好奇而“拆家”的二哈行径、在“仇家”车上抹鸡蛋又蹦又跳的孩子般恶作剧等等会让人回想到小时候我们都希望有这样一个能陪自己疯闹陪自己长大的机器人伴侣。也正因为如此,片尾告别时的不舍、感动和煽情才有了落脚点。
如果说动作戏仅仅是恰到好处的话,文戏的刻画应该是六部电影里最为完整无明显逻辑bug的了。打斗之外基本上是一种阳光、温暖、浪漫、轻松的青春电影观感,少女的自我进化、少男少女的朦胧爱情、智伴机器人一样的温馨陪伴等等,是系列里前所未有的舒服、顺畅。
从自闭男孩到成熟的成长故事记得在《变一》幕后花絮里,卖拷贝曾提到过派拉蒙和孩之宝最初的合作计划,官方只是想拍一部有变形金刚出现的青春爱情故事,里面有轻松幽默也有温暖感动,卖拷贝觉得他们找错了人,变形金刚这种题材就应该往大了拍,就应该不计成本的砸钱,就应该炸炸炸!轰轰轰!最后经过一段漫长又激烈的争执过后,变形金刚拍成了我们最初看到的样子。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黄蜂》也许就是当年官方想要的样子,不高的成本伴随不高的风险带来可观的票房同时带动一波玩具大卖。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变一》和《大黄蜂》哪个先出现才是正确的,一是时光无法倒流,二是这个IP已经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一切不合实际的假设都是耍流氓。
我只能说,《大黄蜂》是诚意十足的,抛掉了以往的“大格局”“大场面”让大黄蜂一个人好好的solo,把买火药请群演的钱拿来给特效公司让大黄蜂各个角度变形给我们看,毕竟我们是买票来看变形金刚的。把惊天的阴谋、盖世的伏笔全部省略掉,毕竟我们不是来看圆桌骑士和一个人类的自我养成指南的。
女士当场表示要买辆甲壳虫最后的最后,大黄蜂扫描成科迈罗跑车和平头卡车并列行驶在金门大桥上,仅仅是一两个镜头就完成了对G1的致敬、对卖拷贝系列的衔接、甚至是对新电影的开启。多希望这一帧画面定格成为永恒,多希望深爱变形金刚的我们可以永远不老!